迎泽区美食小吃-凯发一触即发

太原市迎泽区美食小吃

相传春秋时的晋襄公经常外出打猎,有一天他满载猎物而归,当他走到太平县时,感到腹中饥饿。便进入一酒家,聪明的老板娘一眼看见他们放在地上的猎物,便说道:“我看就用你们的猎物准备饭菜吧。”晋襄公倒也痛快,开口便答应了,老板娘随即在他们的猎物中挑了三两只野鸡。还没用了一个时辰。老板娘便为他们端上来一个瓦盆,打开后,香气四溢,晋襄公连汤带肉吃了个干净。惊叹道“寡人今天吃的,真是神仙给我做的美食。”我们的神仙鸡由此而得名。

相传在赵匡胤攻打太原时,因久攻不下,士气低落,老百姓杀了自家的耕牛,因为害怕旺火暴露位置不敢大火烹饪,只敢小火慢炖,经过几个时辰的炖煮,牛肉软烂入味,老百姓拿上牛肉过去劳军,赵匡胤倍感激动,士气旺盛,一举攻下太原城,成为一代帝王。至此这道菜品在山西地区广为流传。牛肉选用祁县高品质的安格斯牛肉,搭配上沁洲的小米,柳林的大枣、宁化府的陈醋、平遥长生源的黄酒,使其味道更加醇厚。

太原醋鱼因唐太宗喜爱而备受世人青睐,后世美其名曰“唐王醋鱼”。晋德大厨严选二斤以上鲈鱼匠心制作,色泽金黄,鱼丝蓬松形似狮子,浇汁酸甜可口,肉质鲜美,外脆里嫩。

“头脑”是山西特有的一种传统小吃。据记载,“清初六大师”之一傅山隐居故里山西太原后,母亲一度体弱多病。为治母病,傅山选用八种食材,研制出“八珍汤”供母食用。其母多年食用此药膳,不但治好了病,且日益身强体壮。后来,傅山将“八珍汤”传授给一家回民饭馆,并易名“头脑”,“清和元”的名字也是从那时而来。

常言道:晋祠有四宝——“大米心心藕瓜瓜,元宵蛋蛋女娃娃”,作为晋祠四宝之一的“元宵蛋蛋”就是指晋祠桂花元宵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的晋祠元宵,当之无愧成为太原元宵界的“鼻祖”。

山西过油肉

过油肉是晋菜的代表,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。山西“过油肉”从选料到刀工,从腌浸到烹制,特别是在调味料的运用上,都有它的独到之处,明显体现了山西地方风味特色。山西人好吃醋,对醋的炒用在烹调中很有讲究,此菜的用醋方法便是一例。 过油肉色泽金黄鲜艳,味道咸鲜闻有醋意,质感外软里嫩,汁芡适量透明,不薄不厚,稍有明油。 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、拉油,配天然黑木耳、蘑菇、冬笋炒过,还有台蘑过油肉、白菜过油肉、土豆片过油肉、海参过油肉等,质感不同,风味各异,既可佐酒,又可用来拌食面条,是一道非常理想的佳肴。

山西糖醋鱼

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,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、黄河天桥鲤鱼,烹制出的美味佳肴。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,肉质脆嫩,味道纯正,鲜嫩肥美。《诗经》载:“其岂食鱼,必河之鲤。”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,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。柳宗元在《晋问》中云:“河鱼之大,上迎涛波。”可见,黄河鲤鱼古今驰名。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,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,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,浇在鱼身上,香味扑鼻,外脆里嫩,酸甜可口。

泡泡油糕

油糕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的传统小吃,广泛分布于陕甘宁等地,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,呈椭圆形状,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。泡泡油糕色泽金黄,细腻柔软,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,吃起来既甜又软绵,属纯天然绿色食品。

一窝酥是太原近代著名的风味小吃,它是由晋阳饭店特一级面点师胡世年老先生于1958年在龙须面的基础上改进创新、烤制而成,成为筵席中的一道佳点。一窝酥现在已发展为夹裹豆沙、枣泥、莲蓉、果料等馅心的系列食品。

网站地图